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慈德殿开启庄惠皇太后三周年道场疏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二
丙殿上仙,歘周于闰历;
兰场集福,是荐于神游。
追慈闱保助之勤,均昊极劬劳之感,特缘道荫,前启斋科。
备熏拔以方初,达高明而有冀,俟圆净果,另罄哀悰。
按: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忠肃集》卷一○。
避乱石鸡村同载谋小憩四首 其二 己未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飞鸟随风叶,梨花漾碧晶。
溪山得圆净,鸡犬亦萧清
简同人 清 · 戴亨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云豁南郊路,名园拟畅游。
绿蓑渔舍雨,青旆酒家楼。
俗虑澄秋水,孤情托野鸥。
年华看旅雁,又过白蘋洲
明 · 沈一中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十七
舟中时雨复时晴,云豁江空事事清。
晃日山川多气色,入春天地得开明。
辉辉吐蕊花相学,冉冉摩霄雁不惊。
南马北驱知渐得,一尊聊与客同倾。
岳坟 其九 清 · 陈璨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西湖竹枝词
昭庆禅林古戒坛,曾闻结社比庐山
搢绅总入孙何记,只作迁升旧册看昭庆寺,在钱塘门外溜水桥西,乾德间钱氏建。天禧初,有圆净法师远公结社,播绅与会者二十馀人,孙何为之记。)
赠送郡司马童使君赴任同沈光禄韵二首 其二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七十三
暂借钧衡器,长怀荆楚材。
亭边候骑列,山半郡堂开。
披牍惊云豁,清军渡海来。
琪花能四照,光气满蒿莱。
受菩萨戒法序 后周 · 释延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
详夫菩萨戒者,建千圣之地,生万善之基,开甘露门,入菩提路。
《梵网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
欲知佛戒者,但是众生心,更无别法。
以觉自心,故名为佛
以可轨持,故名为法
以心性和合不二,故名为僧
以心性圆净,故名为戒
以寂而照,故名为般若;
以心本寂灭,故名为涅槃。
此是如来最上之乘,祖师西来之意。
闻者多生遮障,见者咸起狐疑,以垢深福薄,故是盲者不见,非日月咎。
若有志心,受者闻者,法利无边。
七辨赞之莫穷,千圣仰之无际。
可谓真佛之母,生诸导师;
妙药之王,能治众病。
入道之要,靡越于斯矣。
卢舍那佛说十地法门,运菩萨之律仪,立如来之行业。
恒沙戒品,圆三聚而统收;
行因门,唯一念而俱足。
五位大士,莫不赖此圆;
十刹宝王,无不由兹果满。
今者欲弘大事,难称时机,若曾宿种一乘,方乃能生信解。
情执之者,何以决疑?
须陈问答之由,以祛邪外之障。
按:《受菩萨戒法》卷首,续藏经第二编第一○套第一册。
宗镜录 后周 · 释延寿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二、全宋文卷一三、《全唐文》卷九二二
伏以真源湛寂,觉海澄清,绝名相之端,无能所之迹。
最初不觉,忽起动心,成业识之由,为觉明之咎。
因明起照,见分俄兴;
随照立麈,相分安布。
如镜现像,顿起根身。
次则随想,而世界成差;
后即因智,而憎爱不等。
从此遗真失性,执相徇名,积滞著之情尘,结相续之识浪。
锁真觉于梦夜,沈迷三界之中;
瞽智眼于昏衢,匍匐九居之内。
遂乃縻业系之苦,丧解脱之门。
于无身中受身,向无趣中立趣。
约依处则分二十五有,论正报则具十二类生。
皆从情想根由,遂致依正差别。
向不迁境上,虚受轮回;
于无脱法中,自生系缚。
如春蚕作茧,似秋蛾赴灯。
以二见妄想之丝,缠苦聚之业质;
用无明贪爱之翼,扑生死之火轮。
用谷响言音,论四生妍丑;
以妄想心镜,现三有形仪。
然后违顺想风,动摇觉海
贪痴爱水,资润苦芽。
一向徇尘,罔知反本。
发狂乱之知见,翳于自心;
立幻化之色声,认为他法。
从此一微涉境,渐成戛汉之高峰;
滴水兴波,终起吞舟之巨浪。
迩后将欲反初复本,约根利钝不同。
于一真如界中,开三乘五性。
或见空而證果,或了缘而入真。
或三祇熏鍊,渐具行门;
或一念圆修,顿成佛道。
斯则剋證有异,一性非殊,因成凡圣之名,似分真俗之相。
若欲穷微洞本,究旨通宗,则根本性离,毕竟寂灭。
绝升沈之异,无缚脱之殊。
既无在世之人,亦无灭度之者。
二际平等,一道清虚,识智俱空,名体咸寂,迥无所有,唯一真心。
达之名见道之人,昧之号生死之始。
复有邪根外种,小智权机,不了生死之病原,罔知人我之见本。
唯欲厌喧斥动,破相析尘,虽云静味冥空,不知埋真拒觉。
如不辩眼中之赤眚,但灭灯上之重光;
罔穷识内之幻身,空避日中之虚影。
斯则劳形役思,丧力捐功,不异足水助冰,投薪益火。
岂知重光在眚,虚影随身,除病眼而重光自消,息幻质而虚影当灭。
若能回光就己,反境观心,佛眼明而业影空,法身现而尘迹绝。
以自觉之智刃,剖开缠内之心珠;
用一念之慧锋,斩断尘中之见网。
此穷心之旨,达识之诠,言约义丰,文质理诣。
揭疑关于正智之户,薙妄草于真觉之原,愈人髓之沈痾,截盘根之固执。
则物我遇智火之焰,融唯心之炉;
名相临慧日之光,释一真之海。
斯乃内證之法,岂在文诠,知解莫穷,见闻不及。
今为未见者演无见之妙见,未闻者入不闻之圆闻,未知者说无知之真知,未解者成无解之大解。
所冀因指见月,得兔忘罤,抱一冥宗,舍诠检理。
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
可谓搜抉玄根,磨砻理窟,剔禅宗之骨髓,标教网之纪纲。
馀惑微瑕,应手圆净
玄宗妙旨,举意全彰。
能摧七慢之山,永塞六衰之路。
尘劳外道,尽赴指呼;
生死魔军,全消影响。
现自在力,阐大威光。
示真宝珠,利用无尽;
倾秘密藏,周济何穷。
可谓香中爇其牛头,宝中探其骊颔,华中采其灵瑞,照中耀其神光,食中啜其乳糜,水中饮其甘露,药中服其九转,主中遇其圣王。
故得法性山高,顿落群峰之峻;
醍醐海阔,横吞众派之波。
似夕魄之腾辉,夺小乘之星宿;
如朝阳之孕彩,破外道之昏蒙。
犹贫法财之人值大宝聚,若渴甘露之者遇清凉池。
为众生所敬之天,作菩萨真慈之父。
抱膏肓之疾,逢善见之药王
迷险难之途,偶明达之良导。
久居闇室,忽临宝炬之光明;
常处裸形,顿受天衣之妙服。
不求而自得,无功而顿成。
故知无量国中,难闻名字;
尘沙劫内,罕遇传持。
以如上之因缘,目为心镜,现一道而清虚可鉴,辟群邪而毫发不容,妙体无私,圆光匪外。
无边义海,咸归顾眄之中;
万像形容,尽入照临之内。
斯乃曹溪一味之旨,诸祖同传;
鹄林不二之宗,群经共述。
可谓万善之渊府,众哲之玄源,一字之宝王,群灵之元祖。
遂使离心之境,文理俱虚;
即识之尘,诠量有据。
一心之海印,揩定圆宗;
八识之智灯,照开邪闇。
实谓含生灵府,万法义宗,转变无方,卷舒自在,应缘现迹,任物成名。
诸佛体之号三菩提,菩萨修之称六度行;
海慧变之为水,龙女献之为珠;
天女散之为无著华,善友求之为如意宝;
缘觉悟之为十二缘起,声闻證之为四谛入空;
外道取之为邪见河,异生执之作生死海。
论体则妙符至理,约事则深契正缘。
然虽标法界之总门,须辩一乘之别旨。
种种性相之义,在大觉以圆通;
重重即入之门,唯种智而妙达。
但以根羸靡鉴,学寡难周,不知性相二门,是自心之体用。
若具用而失恒常之体,如无水有波;
若得体而阙妙用之门,似无波有水。
且未有无波之水,曾无不湿之波。
以波彻水源,水穷波末,如性穷相表,相性原。
须知体用相成,性相互显。
今则细明总别,广辩异同,研一法之根元,搜诸缘之本末,则可称宗镜,以鉴幽微。
无一法以逃形,则千差而普会
遂则编罗广义,撮略要文,铺舒于百卷之中,卷摄在一心之内。
能使难思教,指掌而念念圆明;
无尽真宗,目睹而心心契合。
若神珠在手,永息驰求;
犹觉树垂阴,全消影响。
获真宝于春池之内,拾砾浑非;
得本头于古镜之前,狂心顿歇。
可以深挑见刺,永截疑根。
不运一毫之功,全开宝藏;
匪用刹那之力,顿获玄珠。
名为一乘大寂灭场,真阿兰若正修行处。
此是如来自到境界,诸佛本住法门
是以普劝后贤,细垂玄览,得智穷性海,学洞真源。
此识此心,唯尊唯胜。
此识者,十方诸佛之所證;
此心者,一代时教之所诠。
唯尊者,教理行果之所归;
唯胜者,信解證入之所趣。
诸贤依之,而解释论起千章;
众圣体之,以弘宣谈成四辩。
所以掇奇提异,研精洞微,独举宏纲,大张正网。
捞摝五乘机地,升腾第一义天。
广證此宗,利益无尽。
得正法久住,摧外道之邪林;
能令广济含生,塞小乘之乱辙。
则无邪不正,有伪皆空。
由自利故,发智德之原;
由利他故,立恩德之事。
成智德故,则起无缘之化;
成恩德故,则悲含同体之心。
以同体故,则心起无心;
以无缘故,则化成大化。
心起无心故,则何乐而不与;
化成大化故,则何苦而不收!
何乐而不与,则利钝齐观;
何苦而不收,则怨亲普救。
使三草二木,咸归一地之荣;
邪种焦芽,同沾一雨之润。
斯乃尽善尽美,无比无俦,可谓括尽因门,搜穷果海。
故得创发菩提之士,初求般若之人,了知成佛之端由,顿圆无滞;
明识归家之道路,直进何疑。
或离此别修,随他妄解,如搆角取乳,缘木求鱼,徒历三祇,终无一得。
若依此旨,信受弘持,如快舸随流,无诸阻滞;
又遇便风之势,更加橹棹之功。
则疾届宝城,忽登觉岸,可谓资粮易办,道果先成。
被迦叶上行之衣,坐释迦法空之座,登弥勒毗卢之阁,入普贤法界之身。
能令客作贱人,全领长者之家业;
忽使沈空小果,顿受如来之记名。
未有一门匪通斯道,必无一法不契此宗。
过去觉王,因兹成佛;
未来大士,仗證真。
则何一法门而不开,何一义理而不现?
无一色非三摩钵地,无一声非陀罗尼门。
尝一味而尽变醍醐,闻一香而皆入法界。
风柯月渚,并可传心;
烟岛云林,咸提妙旨。
步步蹈金色之界,念念嗅薝卜之香。
掬沧海而已得百川,到须弥而皆同一色。
焕兮开观象之目,尽复自宗;
寂尔导求珠之心,俱还本法。
使邪山落仞,苦海收波,智楫以之安流,妙峰以之高出。
今详祖佛大意,经论正宗,削去繁文,唯搜要旨,假申问答,广引證明。
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
编联古制之深义,撮略宝藏之圆诠。
显扬,称之曰《录》,分为百卷,大约三章:先立正宗,以为归趣;
次申问答,用去疑情;
后引真诠,成其圆信。
以兹妙善,普施含灵,同报佛恩,其传斯旨耳。
按:《宗镜录》卷首,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法源寺海棠于旁院破瓷缸下发得辽大安十年燕京悯忠寺观音菩萨地宫舍利石函记刻石一方纪太仆复亨有诗家学士大昕和之辄亦用韵庚寅 清 · 钱载
 押寘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三十一
海棠岁岁花,唤我几游寺。
佛前我自行,花亦不烦记。
西园求菊本,东寮作茶事。
石庭尘不涴,苔砌坐无次。
念隋舍利函,木塔所移置。
南叙采师伦,终不属兹地。
唯辽舍利函,如宝出其肆。
虽闻善制碑,未见义中字。
墙阴指沙弥,瓮缶压荒翠。
展力覆可翻,循文完且备。
诸公辄赏之,非为诧神异(「圆净璨然,实为神异」,《石函记》中语也。)
旧迹日无增,艺苑藉鼓吹。
病起值今辰,获此若开智。
已倩太仆钞,先归学士学士蒐集金石文字,多出于欧赵外者。)
风寒盍少留,疥壁遣题识。
婆娑著处花,乐岂再思议。
菩萨蛮 赠友人 明末清初 · 陈世祥
句拈本色求圆净周香艳词天性。
佳句引传觞。秦欧自压黄。

选花黄白紫。馀色何堪此。
更要索从前。挑灯共不眠。
次野云南和尚雪窦锦镜韵 南宋 · 释师范
 押歌韵
万象融一奁,九色犹未多。
圆净良范,罗纹非巧梭。
有样不可制,无痕安用磨。
试问光影亡,如何复如何。
西山真先生教子斋规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七
一曰学礼。
凡为人要识道理,识礼数。
在家庭事父母,入书院事先生,并要恭敬顺从,遵依教诲,与之言则应,教之事则行,毋得怠慢,自任己意。
二曰学坐。
定身端坐,齐脚敛手,毋得伏𨃞靠背,偃仰倾侧。
三曰学行。
笼袖徐行,毋得掉臂跳足。
四曰学立。
拱手正身,毋得跛倚欹斜。
五曰学言。
朴实语事,毋得妄诞。
低细出声,毋得叫唤。
六曰学揖。
低头屈腰,出声收手,毋得轻率慢易。
七曰学诵。
专心看字,断句慢读,须要字字分明,毋得目视东西,手弄他物。
八曰学书。
凝志把笔,字要齐整圆净,毋得轻易糊涂。
按:《读书分年日程》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支提山天冠应现记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六、《竹溪先生文集》卷二二
南海之滨有大宝山,名曰支提,众山围绕于其中,闻有大菩萨号曰天冠,与千众俱往。
吴越大檀那,谥曰忠懿,建阿兰若,集瞿昙子,庄严佛事。
是诸菩萨现诸实相,令诸众生起诸信根尔。
时普现念念思惟,谛观是身,众妄和合,贪嗔及痴增长。
我见誓截疑网,趣出离道,与其同学招隐居士各各将子稽首来谒,经过险绝,无有疲懈,诣彼化城,寻求宝所。
至宝所已而不见宝,了知菩萨空寂为家,以无所住,故曰常住。
作是念已,顾瞻之间,有二驯兽,纯白无染,如师子儿,回旋中林,奋迅而去。
香云既升,天容开阖,山巅木杪皆有精色。
复有梵音发于山谷,铿鋐镗鞳,如撞巨钟四十有二。
复有宝光现于峰顶,荧煌晔曜,如燃巨灯,十目争睹。
于是住山善秀比丘为居士言:「我从昔来长养众善,坐菩萨场,多历年所,未尝得闻如是种种诸殊妙善
昼夜六时,应念俱至,汝今为我称扬赞叹,令诸未悟生精进心」。
居士闻已,欢喜踊跃,重宣此义,而作偈言:
我观大觉中,如海众沤发。
众生佛菩萨,同一三摩提。
背觉合诸妄,展转生内尘。
调御天人师,方便破诸暗。
还汝一精明,尘销觉圆净
譬如逃虚子,舍父久复还。
受之具足器,了不从外得。
我行支提山,诣佛所住处。
岩峦水草树,但作世间相。
非唯所见亡,亦无能见者。
天冠妙智力,惠我大三昧。
撞钟及燃灯,众相自呈露。
我见此光时,眼根得清净。
我闻此音时,耳根得解脱。
见闻如幻翳,斯语未真实。
如是千菩萨,不可以相见。
一切唯心起,莫作圣解观。
音声及光影,亦复无自性。
不从有中生,不从无中灭。
一钟既发扬,一切声亦然。
一灯既显照,一切色亦然。
闻声及见色,天冠即现前。
一刹既周遍,一切刹亦然。
大千恒河沙,一沙一佛刹。
一刹一支提,常住菩萨众。
如是一一刹,复有诸恒河。
一一尘沙中,复有如是境。
旋闻返自照,悉现妙明中。
无人亦无佛,十方亦销陨。
如海众沤灭,寂湛了不动。
法界同广大,历劫无有尽。
我作如是说,用报慈忍恩。
虚空不可名,我亦未尝说。
未来见闻者,应作如是观。
白莲社圆净大师 北宋 · 释智圆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社客尽卿相,草堂云树间。
景分庐岳秀,人类远公闲。
夜定开明月,秋吟对暮山。
唯应谢康乐,时得扣松关。
登众岭用子翼 明 · 林光
东南千万山,脱换布景。
影落罗浮春,脉发大庾岭
融液结旋窝,柔茂豁深境。
轩然峙众岭,巨舶系风碇。
浮沉波浪皱,踊跃鱼龙并。
累累花萼敷,款款蝶蜂竞。
排云三两星,异质秀而颖。
相望子午宫,乾坤气中正
顾盼出穷林,颇觉仪卫盛。
颙颙相拱揖,未肯争负胜。
或如蜂露珠,点点成圆净
或如母浦儿,留恋出天性。
或集若燕会,或雄若驰骋。
或齐若姻娅,或落苦退屏。
危冠俨嗟哦,舞袖纷掩映。
桓桓隶排衙,冉冉僧露顶。
周回抱一城,联络栖万井。
将星在中军,士马俱贴定。
褰衣恣登临,老脚忘疲病。
山灵在何许,俛仰增畏敬。
洪荒谁铸陶,会我心中镜。
平生首立念,真宰秘休命。
但营不食地,薄德奚足徵。
相携二三子,语下心即领。
纭纭物归根,法眼生虚静。
钱唐白莲社主碑文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闲居编》卷三三、《乐邦文类》卷三
宋天禧四年春正月十二日白莲社圆净大师常公归寂钱唐西湖昭庆本寺之上方草堂,寿六十二,腊四十四。
二月三日,弟子辈号咽奉全身,瘗于灵隐山鸟巢禅师坟之右,建塔以识之,礼也。
其年冬,门人之上首曰虚白者克荷师道,自状其事,再款吾庐,请吾之辞,传师之美,以勒丰碑,且言先人之遗旨也。
吾辞不得命,乃文而序之。
粤西圣之为教也,清净而无为,仁慈而不杀,抗辞幽说,闳意眇指,大备诸夏。
禀化之徒,得其小者近者,则迁善而远恶;
得其大者远者,则归元而复性。
噫,庐山远公其得乎大者者与!
考槃居贞,修辞立诚,识足以表微,行足以作程。
是故时贤仰其高,企其明,自是有结社之事焉。
人到于今称之,而莫能嗣之。
公理行谨严,修心贞素,闻庐山之风而悦之,且曰:「晞骥之马,亦骥之乘。
吾虽无似,敢忘思齐之诫邪」!
于是乎乃饰其躬,乃刳其心,乃矢结社之谋云。
夫率其道必依乎地,尊其神必假乎像,行其化必凭乎言。
以为西湖者,天下之胜游,乃乐幽闲而示嘉遁焉。
无量寿佛者,群生之仰止,乃刻旃檀而为其形容焉。
《华严净行品》者,成圣之机要,乃刺身血而书其章句焉。
其地既得,其像既成,其言既行,朝贤高其谊,海内藉其名。
繇是宰衡名卿、邦伯牧长,又闻公之风而悦之,或寻幽而问道,或睹相而知真,或考经而得意。
三十馀年,为莫逆之交,预白莲之侣者,凡一百二十三人。
其化成也如此,有以见西湖之社嗣于庐山者无惭德矣。
尝试论之,也,上地之圣也,公也,初心之贤也,实阶位不同,名声异号。
然而出衰晋,公生圣朝,彼招者悉隐沦之贤,此来者皆显达之士。
绝长益短,古今相埒,不曰盛与美与!
公每顾门人曰:「国初以来,荐绅先生宗古为文,大率学退之之为人,以挤排释氏为意。
故我假远公之迹,訹以结社事,往往从我化。
而丛碑委颂,称道佛法,以为归向之盟辞,适足以枳棘异涂、墙堑吾教矣。
世不我知,或以我为设奇沽誉者,吾非斯人之徒也」。
君子曰:昔药山惟俨能回李翱之心,俾知佛,而僧传善之。
今兹众贤庶几实相,钦崇大觉,朝宗于性海,共极于义天,非公之力而谁与!
其护法之功,代为不侔矣。
公讳省常字造微姓颜氏,世为钱唐人
七岁厌俗,十七具戒。
若乃托胎之祥瑞,受业之师保,传讲习禅之美,砥名砺节之事,则有社客群贤碑序及门人所录行状在焉,此不复云,直书其结社之道已。
其文曰:
西圣之大,维得之。
庐山之高,维公悦之。
西湖之社,群贤慕之。
有始有卒,不磷不缁。
我缘既终,我灭于兹。
神游无何,名扬圣时。
欲知我道兮,视此丰碑。
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 其九 清末民国初 · 康有为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五台山缥缈,七佛地清凉。
云豁金银阙,天开安乐乡。
壮图思圣祖,巡狩痛今皇。
行在无消息,看云但黯伤。
论释氏劄子 南宋 · 许翰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襄陵文集》卷四
窃料今天下僧与在籍而未受度牒者,又有田园力役之隶,合集不减百万,豪杰之士、猾贼之民往往隐于其间。
以祖宗之英武,削平五代之乱,即使塔庙错峙于四方,必有深意。
盖国家所以栖育豪杰而导之使归,措天下于无事之一术也。
昔者秦苻坚以百万之众败于东晋,悔不用释道安言;
梁元帝陆法和部曲弟子,擒任约、困侯景
燕盗沙门法长为天子破北平郡,转寇广都、白狼;
宋盗推沙门道养为蜀王,改元置百官,众十馀万;
法秀构乱平城,几危高祖
法庆号大乘贼,攻陷州郡杀刺史三年而后定;
僧圆净李师道,谋屠洛阳
此皆著在史册,班班可考。
以古推今,则所谓豪杰猾贼杂有其间无疑也,恶可以忽而不绥靖之?
自释氏入中国,历魏世祖、周高祖唐武宗,凡三废斥。
魏世祖时江南周高祖与陈、齐三分天下,唐武宗三镇割据河朔,是皆僧有所牒,唐之都城藩郡皆有留守
若夫举天下而尽废之,使之穷极,此古昔未之尝试也。
兵法,归师勿遏,穷寇勿迫,围城必缺,是岂有爱于敌哉,势有所不可故也。
方今天下以六合为家,不可以魏、周、唐比。
伏睹手诏,冠巾僧徒,禁梵语,以一道德。
而凡庸不喻圣度之涵容,籍籍以谓遂将刬革经文,更造佛像,则是实废其教,涕洟愁蹙,若无所归。
今若但易其号名而不变其容服,人必安之。
必欲丕变,犹宜期以数年,俟其须发既服,使无愧于冠巾。
又「一切如旧」之诏,傥加「佛像经文」四字以上,庶几乎反侧矣。
道家有言,其微易散,是故熛烟方发则一指灭之而有馀,原燎既扬则万夫扑之而不足。
方今念非太师莫能精为上言此者。
某不胜感恩慕用之心,献其私忧过计于门下。
翟公巽所藏石刻(一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
《东方曼倩画赞》笔圆净而劲,肥瘦得中,但字身差长。
崔子玉字形如此,前辈或随时用一人笔法耳。
荆门即事 明 · 张文熙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乱石纷如马,连冈势若奔。
径危低落日,云豁见孤村。
忽散千峰紫,回光万树翻。
客情方兴剧,凭轼入荆门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安陆府